人類社會的就職情況在19世紀前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究其原因,乃因18世紀中葉開始之《工業革命》及19世紀初葉開始之《金融革命》之所致。工業革命可謂對人類歷史影響深遠,除了令科學發展一日千里,人口大量城市化之外,亦令許多諸如社會褔利主義、資本主義及馬克思主義興起。這種大幅度之社會轉變,自人類10,000年前《農業革命》之後就從來未有發生過。《工業革命》之影響可謂深入至我們社會的各個領域,當然在就業情況一事上也不例外。
就業的形式在過往150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工業革命》前大多數人口都是自僱人仕(Self Employed. eg. 農夫、漁夫、工匠),到《工業革命》後變成僱員 (Employee. eg. 工人或白領) 。試想想如果我們的祖父的祖父是農夫,他是怎樣謀生的?辛辛苦苦的在農地裏耕作,自給自足,然後將剩下的帶到市集裏去賣,這叫自僱。但後來因為《工業革命》及圈地運動 (假設我的祖父的祖父當年在英國) 導致其失去耕作的農地,然後被逼入城市成為工人,這就變了僱員。
現在的情況又怎樣呢?因為智能手機的興起、新生代能源之量產 (頁岩氣 Shale Gas)、 3D打印技術及人工智能的急速發展,世界經濟必然進入另一新階段。而大部人的就職情況亦由僱員迅速進入斜號職業 (Slash Career) 的年代。現今積極上進的年青人往往不會只有一種職業,他們往往利用空餘的時間建立起他們的第二、甚至第三事業。比如我有一個學生,他是醫生/也是一個運動群體 (Sports community) 的創辦人/也是一個雙簧管樂手。又如我另一個合作伙伴,他是律師/也是平面設計師。又例如我父親從前的保險業老闆,他是保險界的MDRT (Million Dollar Round Table member) /也是三項鐵人。這些斜號職業可以是牟利的,也可以是非牟利的;可以是興趣,也可以是事業。反正這個年代就是比拼怎樣運用空餘時間及已有的資源去創業的年代。創業也不像我們父親那個年代般是一件「大」事,而是隨便一個年青人就能成就的事情。
只要你認清這個時代的趨勢,加點人際關係及創意,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成功。歡迎一起認論此文,如喜歡的話請幫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