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孫子;如何在商場中成為「無敵統帥」?

淺談孫子;如何在商場中成為「無敵統帥」?

孫子曰:「知勝之法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道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法也。」

最近在小說中重溫這幾句經典,一再細味之下,更是覺得深含至理,可以應用在不同的環境之中。以下分享一下一點觀感,

一、「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孫子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要做到百戰百勝,我們便要懂得選擇那些戰爭能打,那些不能打。正如俗語有云:「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驟耳一聽之下,你可以會覺得有點無賴,但其實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之言。試想每一家企業的資源都必有所限,如果一個企業家總是不經分析,只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大眾說那一方向最近比較景氣,他就帶領公司團隊向那方向發展。一味只知跟對手作意氣之爭,呈匹夫之勇,這樣的公司會有前景嗎?當然不會。「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的重點在於一個「知」字,就是你能否正確判斷那些是真正的的機會。「知」了還是「捨得」,很多人便是捨不得一些不是機會的機會,捨不得得罪人或捨不得自己的好名聲而參予些他們跟本不應參予的戰爭。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但是我不會分析啊!」首先坊間有大量書籍教導如何提升分析能力;其次這𥚃的重點是我們有沒有正確的「分析態度」而不是有沒有「分析能力」。記着,「嘗試分析」比「分析能力」更為重要。因為如果你不停嘗試分析,你會慢慢累積經驗,從而慢慢累績到分析能力。但如果你空有分析能力,但從來都不去嘗試分析的話,便是得物無所用的最佳示範。試想想,在李嘉誠創業的年代還沒有MBA課程,也沒有人 有系統地教他,他也是從失敗及嘗試中萃取經驗的。

舉個實際的例子,比如很多年青人說:「我想開一個咖啡店。」咖啡店很好,我們也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所謂「成功」的定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閣下的成功的定義是「利潤最大化」、「最多人喜愛的咖啡店」還是「泡出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完美的藝術品」呢? 你去辦這家咖啡店的「目的」又是什麼呢?你打算用多長的時間去讓這家咖啡店成功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應該怎樣去辦這家咖啡店,又甚或到底我們應不應該去辦這個咖啡店。

由此觀之,「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的觀念教導我們不要單從小的層面(戰術層面)去分析問題,更要從大的層面(戰略層面)去分析問題的根本。只有從問題的根本去分析一個事情才能找到問題的治本之法。

*如果你喜愛此文章,請按讚及分享!謝謝!